从世界发展史的角度看,钢铁在推动各个国家早期发展、文明构建中都发挥了核心作用。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技术的进步,钢铁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钢铁工业也被很多国家作为战略支柱产业。然而,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资源破坏、能源浪费、环境污染。所以,大多数发达国家不得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现代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绝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而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在新的征程上,钢铁还能否续写辉煌?
“钢铁不仅仅是未来全球经济的支柱,而且我相信,钢铁还是未来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5月30日,国际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以下简称巴松)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语气坚定地说。
钢铁支撑绿色未来
钢铁作为经济发展、文明构建、社会运行的核心支撑,几千年来从未被撼动。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生活在今天土耳其南部安纳托里亚高原的赫梯人炼出了一种新的金属———铁。赫梯人在其后很长时间里垄断了铁的使用,铁在武器上的应用助其建立了强大的铁血帝国。
由于炉温较低,赫梯人最早冶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更高水平的冶炼和铸造生铁的技术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比欧洲早了两千多年。生铁冶铸技术的发明,对古代中国农业、军事、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缔造星光璀璨的中华文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很多专家因此提出,“如果以对中国文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把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排序的话,铸造生铁的技术应排在第一位,中国古代应该有五大发明。”
1855年,英国发明家和工程师亨利贝塞麦发明转炉炼钢法,使炼钢生产由手工业规模进入了机器大工业规模,将人类社会带入“钢时代”。钢铁从此可以作为大规模使用的材料,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钢铁工业的粗放式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与环境的友好与和谐,这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例如,中国已经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
“在我看来,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实际上是提出了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即从长期来看,社会发展只有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巴松这样理解生态文明。
目前,全球人均需要200千克的钢铁,用以满足日常生活的运转。2012年,中国的这一数字是477千克,用以满足住房、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家用器械的用钢需求。“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这一数字还将增长。我相信,钢铁作为绿色经济的核心,将在生态文明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巴松说。
通过环境管理钢铁
《中国冶金报》的一项分析显示,由于产能释放较快,一段时期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难以缓解,中国钢铁行业高成本、低盈利状况难以根本好转。中国钢铁工业仍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所以,化解产能过剩成为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首要课题,有关各方也正在积极寻求化解产能过剩的途径。有的专家提出,环保不应该仅仅成为企业的一种责任,也应该成为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抓手。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工业需要保持一个适当的产能,这样才能满足整个国家的用钢需求。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探讨各种可能的方式,通过环保措施实现对钢铁产能的有效管理。”巴松提出,“用环保淘汰不符合标准的钢铁产能以及化解产能过剩,我们支持中国的做法。”
从企业层面而言,环保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发达经济体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只有那些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其业务才能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巴松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国钢铁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严峻的形势,让企业在环保投入方面力不从心。
巴松也承认,严峻的宏观经济和行业形势对所有的钢铁企业造成了猛烈的冲击,使得他们在环保工作上遇到重重困难。“但是,符合环境标准对行业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所以无论如何,环保都必须做。”巴松说。
生态文明理念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但无疑,钢铁仍旧是最具可持续性的材料之一,其在很多领域仍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对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关键。
“水资源的存储与净化,食物的生产和运输,为现代城市居民提供赖以居住的生态建筑,钢铁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巴松举例说。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据巴松介绍,国际钢铁协会目前正与其会员企业开展涉及降成本、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例如钢铁工业的水资源管理、副产品回收利用等。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利用以上平台,通过与其他企业的交流获益。
重塑钢铁清洁形象
今年以来,雾霾天气集中在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一时间,雾霾成因、PM2.5、工业污染等成为公众和媒体热议的话题。
尽管已经有很多专家提出,雾霾的成因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包括了气象条件、人口密度、生产密度等各个方面。但是钢铁等工业生产仍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重塑钢铁的清洁形象,让公众了解钢铁工业的发展进而转变公众的传统观念,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事实上,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比20年前减少了30%,碳排放也比10年前有了大幅降低。”巴松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做了一个对比。他说,“人们坐的椅子、乘坐的火车、居住的房子……关键是让公众真正认识到钢铁在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钢铁工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85%的风力发电安装在管状钢结构之上,风电建设中钢铁使用量占到材料使用总量的约80%;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碳。”巴松举例说。
让公众真正接受钢铁是一种有环境责任的材料,还需要钢铁工业自身的努力以及评价钢铁观念的转变。
巴松举例说,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雾霾污染都与运输业和建筑业密切相关。钢铁工业要做的是与用户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汽车制造商如果使用先进的高强钢,则可以生产出更加轻量化的汽车,从而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巴松说。
钢铁的环境影响,不能仅仅看生产环节,还要关注其回收再利用环节———这也是生命周期评价的核心理念。钢铁可以回收再利用,是其最被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个绿色特性。废钢再熔化后,即可以用于生产新钢,所以回收废钢相当于提供大量原材料和节省能源。据统计,钢铁的回收量已经超过了废纸、塑料、玻璃、铜、铅和铝等其他可回收材料的总量。国际钢铁协会已经确定了2050年钢铁的目标回收率。即,建筑、汽车、机械、器具、容器等钢铁回收率要达到90%。
“上述目标一旦实现,截至2050年,全球将额外回收3800万吨钢铁,相当于减排5400万吨二氧化碳。”巴松说,若每年全球有4.5亿吨热轧钢材是利用废钢生产的,1年减排二氧化碳总量将达到6.34亿吨。
钢铁,这个21世纪最具创新潜力和可持续性的材料,在推动现代社会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核心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