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聚焦耕地保护新变化
来源:​新华社  编辑:管理员   2024年06月27日 10:00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当日发布信息显示,全国耕地总量“三连增”,耕地总量持续快速减少势头初步遏制,南方地区努力恢复优质耕地,齐心协力遏制“北粮南运”加剧势头。

全国耕地总量“止减回增”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耕地进一步实现净增加,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三连增”,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

据介绍,通过聚焦“稳住总量、优化布局、压实责任”三项任务、紧盯“严控新增、盘活存量、严格执法”三个环节,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方面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坚持耕地保护优先,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

截至6月中旬,在北京、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已于2017年批准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实施江苏、广东、重庆等27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空间规划。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80%的市级规划和近一半县级规划批准实施。

有关部门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用地依据,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发布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用地等行业标准,推广节地技术、模式;坚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带位置下达造林绿化任务,防止占用耕地。稳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通过“增存挂钩”新机制,全国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850万亩,处置闲置土地876万亩。

全力遏制“北粮南运”加剧势头

南方水土光热丰沛,“湖广熟,天下足”“杭州码头装大米,一纤拉到北京城”,这些俗语记录了千百年来“南粮北调”历史。最近40多年来,“两湖两广”“江南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粮食贡献率持续下降,出现“北粮南运”逆转。

国土三调显示,我国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耕地分布重心北移、质量下降,“耕地资源—粮食供给—生态安全”长期处于弱平衡状态。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表示,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综合考量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双管齐下遏制“北粮南运”加剧趋势。

在国家层面,自然资源部会同财政部,首次建立与耕地保护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优质耕地,让多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遏制“北粮南运”加剧势头。

在地方层面,努力通过综合整治等措施,因地制宜把山上的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山下的果树林木尽量调整上山上坡,用“山上”换“山下”,使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同时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给予合理补偿,坚决杜绝“简单化”“一刀切”强制复耕。

耕地保护措施“长牙齿”

作为地方党政同责签立的“军令状”,2023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首考”正有序进行。

按中央决策,耕地保护考核和粮食安全考核“合二为一”,对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实行一年一考核,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还将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评价、政绩考核、审计问责重要参考。

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机制已经建立,对违法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挖湖造景等“零容忍”。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连续6年开展耕地保护督察,向各省级政府发出督察意见书督促整改,约谈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市县政府负责人,公开通报典型案例。2023年,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148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集中约谈22个问题突出地市政府负责人。指导督促各地冻结补充耕地指标21.14万亩。

版权所有:河南钢铁工业协会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北街4号附1号 电话:0371-63917753
技术支持: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