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资源刚性约束激发节水产业发展动力
来源:暂无 编辑:管理员
2024年07月25日 10:00
加快发展节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节约用水条例》、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内在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4〕89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提出推进节水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其中,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对扩大节水市场需求,激发节水产业发展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严格的节水指标与标准管理,推进节水产品装备制造的升级换代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完善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对地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关键指标进行管控。
《指导意见》围绕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出要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加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理,严格控制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用水量。节水指标管理从区域层面管住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的上限,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禁止新建并限期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水产业项目,推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采取节水产品装备,对不符合要求的已建项目进行工艺节水改造。同时,《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等不同层级的标准体系,推动节水标准与国际标准衔接,鼓励企业制定更加严格的企业标准。节水标准从用水者角度管住用水强度的上限。此外,《指导意见》还要求实施更加严格的用水定额和产品水效强制性国家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行业、地方、企业标准,持续推进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遴选等工作,不断提升节水产品装备制造的质量和水效等级,促进节水产业不断朝着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
二、以实施供用水精准计量管控,推动用水监测计量设备的高质量供给
加强取用水监测计量管理,是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内容。实施供用水精准计量管控需要健全监测计量体系,监测计量设备的先进精确程度决定着节水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用水单位和个人取用水量达到一定规模以上时,就应安装取水在线监测计量设施,相关部门还应实时掌握这些设施的监测计量结果,并据此进行取用水的监督管理。
《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用水计量监测管理,要求完善取用水计量监测和量值溯源体系,推动供用水在线计量和管网漏损在线监测,对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供用水分别计量。同时,《指导意见》要求在高耗水企业、工业园区、大中型灌区等开展用水智能化管控,强化数字赋能,促进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水系统管理技术深度融合。这些举措将扩大用水精准监测计量设备设施的需求规模,鼓励吸引更多企业投入相关领域研发和生产,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用水监测计量设备设施供给水平。
三、以强化重点用水单位监管,推动节水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创新
用水户是节水主体。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就要发挥用水户节水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农业灌溉用水户、工业企业用水,还是城市居民和公共机构用水户,都应具有节水意识,积极、主动采用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产品装备或工艺,提升节水水平。
《指导意见》对加快节水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要求在高耗水行业和领域全面推广合同节水管理,鼓励探索节水管理模式创新。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应采用购买服务、托管等模式开展合同节水管理,写字楼、商场、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应采用社会资本参与方式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推动高耗水服务业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改造,火力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等高耗水工业企业及园区要强化水平衡测试服务,推进冷却系统改造、工艺流程再造和智能系统和管控。同时,《指导意见》要求促进节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培育一批提供节水设计咨询、系统集成、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数字化改造等综合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服务企业,等等。这些措施必将引导和推动节水服务企业不断开展节水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进一步提升节水服务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综上,《指导意见》通过贯彻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从严格节水指标与标准管理、实施供用水精准计量管控、强化重点用水户节水监管等方面,形成节水产业发展的激励和倒逼机制,激发节水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强化节水产品装备和监测设备供给,提升节水管理服务水平,有力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