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金融“活水”加快流进产业“良田”?
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管理员   2024年11月20日 10:00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自2021年2月上线以来,累计助企融资超1万亿元;今年以来,该平台助企融资新增约2900亿元,同比增速达40.7%;建成17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促成意向融资金额超千亿元……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组数据显示,当前多方创新开展产融合作,有力支持工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金融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要素资源,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供给?产融合作又该如何深化?

构建三者间的良性循环

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对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新型工业化为产融合作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日前指出,要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型工业化顺畅流动,多措并举推动产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如何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型工业化顺畅流动?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看来,“产融合作不仅是必然趋势,更是我们当前亟需下大力气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所探讨的并非仅仅是三个领域的简单合作,而是致力于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这一循环机制对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科技创新无疑是引领产业升级、提升产业质量效率的核心动力。没有科技创新的驱动引领,产业升级将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将科技创新置于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激发科研机构的动力活力、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等措施,不断催生优秀的、高质量的科技成果。”黄汉权认为,这些成果不应仅仅停留在实验室或论文之中,而应通过有效的转化机制,真正融入到产业创新之中,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与此同时,产业升级与金融支持的紧密联动同样不可或缺。产业升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产业的技术改造、绿色转型、数智化发展等多个方面。“这些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等金融工具的引入,能够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确保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顺利推进。”黄汉权表示。

在产融合作方面,更应注重金融产品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求的精准匹配。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长周期、高收益的特点,而传统金融产品往往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通过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的基金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基金与社会化基金的协同参与,将形成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为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上,同样需要创新思路、优化服务。金融机构应根据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科技创新潜力但短期内没有盈利的企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设计差异化的上市标准、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推动其快速成长和发展。

在资金需求的满足上,既要通过信贷市场提供短期流动资金支持,也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长期融资目标。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将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确保其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通过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我们将能够更有效地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金融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汉权认为。

发挥资金协同作用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财政、金融要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只有两者协同作战,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战略性及先导性产业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久久为功。如何才能让金融“活水”加快流进产业“良田”?

在黄汉权看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财政、金融要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只有两者协同作战,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战略性及先导性产业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

“财政应着重支持战略性及先导性产业,这些领域往往因风险较高,刚起步时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此时,财政需发挥先导作用,引领社会资本跟进,形成投资合力。”黄汉权表示,通过设立风险担保机制,财政可一次性出资建立风险担保公司,为银行投资提供安全保障,降低银行风险,激发其投资意愿。同时,在政府采购环节,财政可以充分利用其资金优势,加大对国家支持产业的倾斜力度。通过优先采购这些产业的产品,不仅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实际支持,还能进一步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

除此之外,金融作为一种融资的媒介,在产融合作发展过程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本支撑。“然而,在探讨资本的角色时,我们不得不正视其趋利性的本质。这并非是对资本的苛责,而是其运作的必然逻辑。资本若缺乏活力,便会陷入亏损的泥潭,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刘桓表示,因此,当前金融企业,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它们的差异化定位与运作机制,无疑具有其合理性。但关键在于,国家政策如何巧妙地引导这些金融企业,使它们的运营策略与我们的总体产业政策紧密相连,共同推动经济目标的达成。这一点,显得尤为关键。

“回望中国的发展历程,重工业无疑是我们曾经的支柱产业。一系列大项目以及后续配套的中小项目,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重工业领域,如石化、钢铁、煤炭等,曾是那个时代的经济引擎。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住房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改善生活的关键所在。”刘桓详细向记者解释道。

在探寻下一个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时,应更加注重产业的精准选择与定位。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支持产业,我们更需关注那些具有长远发展前景且不易过时的产业。在刘桓看来,“创新无疑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创新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例如,当前备受瞩目的‘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以及5G通信、人工智能等,正是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技术的提升、充电设施的完善以及电池处理的科学化,都是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而新能源的核心在于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资金的合理投入。“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找到金融支持产业的突破口,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刘桓表示,“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我们还有诸多具有潜力的产业值得关注。”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我国的传统瑰宝,中医药在产业升级换代方面的投入与探索,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此外,刘桓还指出,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养老问题在中国日益凸显。如何让养老产业成为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养老产业方面的深耕与细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产业体系。

“因此,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确保产业支持政策和财政货币手段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否则,盲目生产只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积压。”刘桓认为,在产业政策调整的过程中,方向选择往往比努力程度更重要。

版权所有: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中道东路6号智慧岛大厦 电话:0371-63917753
技术支持: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