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管理员   2024年12月04日 10:00

产业链供应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重要部署,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平稳发展,安全性稳定性水平逐渐提升。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日益稳固,门类体系更加完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要进一步迈向高级化,仍需在以下方面提升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断链”“破链”等风险,必须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产业在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不少产业处在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低端,即以附加值较低的零件制造和组装环节为主,未来仍需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迈进。

二是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绿色转型。我国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行业率先开启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改造,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总的来看,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转型实践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标准认定、评估细则、管理准则、监督机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三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发展更加平衡。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现代物流、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的数字化赋能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但传统制造业等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进展相对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生态较为完备,但城镇、农村等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等条件相对不足。这些都导致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必须尽快弥补差距,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均衡发展。

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路径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多年的技术创新沉淀,基于这些优势和潜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应着重选择以下路径:

聚焦关键环节,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是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基础,也是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自主可控要求产业链供应链能够提前预判风险、规避风险,并能在受到风险冲击后依然维持有效运转。在规避风险方面,应构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识别、监测及预警机制,及时预判潜在的风险因素、传导机制及损失后果,并成立专门的应急部门,从源头规避可能的外界冲击;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更多国家建立长期高水平合作关系,构建稳定多元的国际合作网络,推动中国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积极参与国际商品定价权竞争。在应对风险方面,聚焦生物育种、高端芯片研发等领域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加大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矿产资源、原油等原材料领域,加强国内资源开发、建设与储备工作。

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攀升。科技创新是产业链供应链进步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攀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撑;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畅通“政产学研资”主体间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通过揭榜制、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加快技术协同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扶植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向“链主”型企业发展,鼓励其勇于承担技术创新主体责任,支持其联合相关主体搭建联合创新机构和协同研发平台,提高全链条集成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聚焦主营业务挖掘优势,持续打造“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具有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

深化协同合作,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绿色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转型是其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是涉及上下游多环节、利益相关方多主体的系统性动态过程,需要全链条衔接、多主体协同以及全方位参与。应适时颁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标准体系、目标任务、流程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文件,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转型提供具体引导;明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的角色与职能,健全多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各部门形成合力、提高效率;探索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监管,引入财务补贴、责任追究、批评警告等奖惩机制,鼓励行业组织、社会公众等参与社会监督;借助社交媒体宣传、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助力绿色消费市场培育;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的讨论与制定。

统筹要素布局,均衡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水平。从行业看,传统型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企业往往缺乏足够动力,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为其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持,同时引导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数字技术基础研发。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明确核心的数字化技术需求,如生产制造型企业应着力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形成智能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而核心工艺复杂的企业可重点关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对物流或管理环节的优化。从地区看,应统筹推进网络设施升级、算力设施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数字要素市场规则体系,助力数字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加快提升数字化生态水平,并引导各地区深挖自身资源禀赋,促进数字经济和地区已有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数智赋能传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场景应用、资源重构。鼓励采用“一对一结对子”等方式开展区域协作,对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缓慢地区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河南钢铁工业协会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北街4号附1号 电话:0371-63917753
技术支持: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